深圳全市劳动法免费咨询热线 : 198-4265-1889
hi 客官,写下你的问题吧
深圳劳动仲裁律师网已经在线解答数千条网友提问。有任何劳动法问题,只要一键提交便可免费获得律师的专业回复。我们的口号是:
有问必答,答必解惑!
深圳全市劳动法免费咨询热线:
198-4265-1889
问 重签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享受补偿权益
问 劳务纠纷
问 离职年假计算
你好!按你说的这种情况,关键是看你在2024年3月6日入职时是否存在工作间断。如果存在工作间断,那你要自2025年3月6日开始才享受带薪年休假。这种情况下,你在职期间可享受的带薪年休假确实仅为1天。而如果你入职时不存在工作间断,则你在职期间总计可享受14天带薪年休假。
问 公司长期克扣工资如何要回来
你好!要想主张被克扣的工资,首先要收集被违法降薪的相关证据。你当时提出了异议,是对你有利的事实。但如果从2024年3月起被克扣工资,你只提出过一次异议,之后一直未提出异议,有可能会视为你默认了(视为劳动合同已变更)。
问 公司暴力裁员不给赔偿
问 劳动合同到期后续签问题
问 符合民主程序的员工手册的先后步骤
你好!用人单位制定或修改规章制度(员工手册也属于规章制度)应当经过民主程序,法律有明确规定;但对于民主程序的具体要求,法律未作出明确的规定。一般情况下,只要用人单位制定或修改规章制度前,有与全体职工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的过程,就算是经过了民主程序。而在具体形式方面,既可以在本单位内部发布员工手册(征求意见稿),规定截至什么时间之前所有员工都可以发表意见,从对员工的意见进行征集;也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,与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商讨员工手册的条款,留下参会签到、会议纪要等记录。而如果是与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的,需要注意与会的员工代表是否具有广泛性、职务(不能都是管理岗位)以及占全体员工的比例,等等。
问 劳动仲裁合并案件
你好!首先,仲裁程序中不存在你说的这种并案的情况。如果你们一起申请仲裁,有可能两个案件分给一个仲裁员审理,但这不是并案。而如果想申请集体仲裁,则需要10人以上。其次,如果你和公司之间的纠纷已经过调解达成协议,而且如果公司也已经实际履行,那你就很难再进行主张了。
问 汕头澄海私人老板欠我们工资
你好!如果用工方是“私人老板”,那你们之间只能成立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,而不成立劳动关系,因而不受劳动法的调整。在此情况下,如你们要追讨劳务报酬,只能向法院提起劳务合同纠纷之诉,而不能申请劳动仲裁。而在司法程序当中,微信聊天记录是可以作为证据的。
问 第二十二条第1、2款怎么理解?
你好!这段内容应该是针对加班工资计算的。首先,“约定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”就是加班的意思。其次,根据《劳动法》第41条的规定,加班“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”,这里区分36小时以内和以外,应该与此有关。但应当指出的,如果安排劳动者加班每月超过36小时,那是违法的。第三,不管加班时间是否每月超过36小时,加班工资正确的计算方法应为:时薪×加班时数×法定倍数(工作日加班为150%;休息日加班为200%;法定节假日加班为300%)。而时薪=每月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或者约定以月为单位的加班工资计算基数(不得低于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)÷21.75÷8。
问 实习期离职的工资是否可以直接发放的
你好!如果成立劳动关系,根据《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》第13条的规定,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依法解除或者终止的,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工资,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;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工资,可以在约定的支付日期支付。
问 咨询
问 被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没有注明证明目的
问 离职证明可以写好评吗?
问 你好,公司试用期过了后口头辞退且不发试用期工资,没有书面辞退
你好!首先,如果想就被辞退的问题维权,关键是要拿到公司辞退你的证据,最好是书面通知,微信聊天记录也可以。其次,针对不发工资的问题,可以先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试试。
问 代辦買賣
问 在公司工作,中途自己要求公司停保险,这样的情况可以要求公司补缴吗?
你好!就社保断缴的问题,你去向社保部门投诉,如果超过2年,那他们便不再受理投诉,也就是不再责令用人单位限期补缴了。但你自己找公司要求补缴,是完全可以的。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是法定义务,不用找第几条。如果公司拒不补缴,并由此导致你遭受养老保险待遇损失的,将来可以要求赔偿。
问 要求簽定無固定期限合同
问 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问题咨询
你好!你在这家公司工作“快3年了”,那“N”是3个月工资,“N+1”是4个月工资。在协商解除的情况下,法律规定的补偿标准是“N”,那就是说,能获得“N”的补偿就不亏。当然了,你可以争取“N+1”或者更高的补偿标准,但也要公司同意才行。因此,如何获得最大的补偿,不仅仅是你如何争取,关键还要看公司同意什么样的方案。
问 关于员工退休事宜
你好!社保缴费年限及补缴问题,建议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咨询;办理退休(无论是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)问题,建议向人社局相关部门咨询。这些主要还是政策问题。